• 豫东调的早期科班虞城刘家班

    成立于清光绪年间,著名演员有唐玉成、王彦(燕)山、拌草棍、王福德等,后又有朱勤堂、丁福祥及女演员郭翠琴、刘艳芳等先后搭班。演出的主要剧目《文王跑坡》、《地塘板》、《反徐州》、《白玉杯》、《取成都》等,深受观众欢迎。特别是红脸唐玉成,用......

  • 豫东调的早期科班永城县衙六班

    也是清光绪年间组建的一个较有影响的豫东调戏班。知名演员先后有生角演员丁允芝、王殿卿、杨东来,旦角万人迷、刘随、高子俊、盖两江、王成、韩风仙,净角一声雷(广建)、刘克金、孙迎科等,演出主要剧目有《洪昌府》、《天门阵》、《诸葛亮吊孝》、《......

  • 豫东调的早期科班柘城县大公议班

    成立于清光绪年间,为县衙班头所组建,当地群众亦称为“五班”。早期知名演员有生角张尚、金玉、王虎,黑头郭林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男演员先后有杨娃、李良富、王玉龙、刘群、李同新、唐玉成、黄儒秀、葛家彬、武志安,女演员先后有“大脚芳”、花桂......

  • 豫东调的早期科班府八班

    归德府八班衙役所组建的戏班,人称“府八班”,早期知名演员有金豆豆、陈银、周益簪、汪文俊、姜德惠、任德等。清末至期间红脸李五(李存厚)、刘娃(刘芝兰),旦角巩宝、桑殿杰,丑角曹献章等,都著称于豫东。刘娃在《刘墉下南京》中饰演刘墉,生动形......

  • 豫东调的早期科班夏邑三班

    夏邑县衙役组建的豫东调戏班,以阵容强大、行当齐全闻名于豫东、鲁西南、淮北一带。清代知名演员有杨道、王神、陈万胜、张建才(张福生)等。其中张建才为红脸演员,嗓音清亮,表演大方传神,人称“戏状元”。红脸孙照登、唐玉成等拜师门下学艺,成为豫......

  • 让人担忧的豫剧

    生在河南,长在河南,从骨子里爱着家乡戏:豫剧。然而现在的豫剧,我可是不敢恭维。近半年来,看了不少戏,有豫剧有曲剧,曲剧咱就不说了。但说豫剧,总结起来有一下几点,请大家指正。 让人担忧的豫剧 一:粗犷有余,含蓄柔媚不足。一味地火爆炽热,......

  • 清朝时期的豫剧

    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成书的《岐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记载,当时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称为“梆罗卷”。据当时的碑文资料记载内容,明皇宫是“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代......

  • 河南豫剧的艺术特点

    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

  • 河南豫剧的流派

    豫剧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在音乐上形成了带有区域性的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主要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豫东调因受其邻近的兄弟剧种山东梆子的唱腔的影响,男声高亢激越,女声活泼跳荡,擅长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豫西......

  • 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成功复排现代京剧沙家浜

    剧照 “唱、念、做、打俱佳”……7月22日晚,阵阵掌声、叫好声从河南儿童剧院传出,观众们纷纷称赞当晚由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历经三个月复排的优秀题材剧目现代京剧《沙家浜》的彩排演出。 该剧目是由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参加由河南省文化厅主办的纪......

  • 新中国时期的豫剧

    新中国成立后,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标志着豫剧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也标志着一门成熟的戏曲艺术开始全面繁荣。 1956年成立了河南豫剧院(后来解体为现在的省一、二、三团),1962年举......

  • 文化观察程婴救孤访巴演出大获成功的启示

    巴文化遗产部官员与访问团员合影 青年学生与程婴扮演者李树建合影 演出后全体合影 近日,河南省豫剧二团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国家艺术中心剧场演出的传统豫剧《程婴救孤》大获成功。不仅表现在演出剧场前所未有爆满,而且每到剧情和幕间转换观众都......

  • 抗战新戏豫剧现代戏汴桥风云郑州上演

    由省文化厅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演出季收官之作——河南豫剧院三团创排的抗战主题豫剧现代戏《汴桥风云》,在经过21天酷暑中的艰难封闭排练和汲取了省内外戏剧专家修改意见微调之后,于9月17日晚在郑州隆重上......

  • 戏曲电影苏武牧羊回乡首映 感动郑州观众

    戏曲电影《苏武牧羊》回乡首映式现场 影片主创人员 该片主演、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致辞 该片导演朱赵伟致辞 影片剧照 “观众是我们的父母,人民是我们的爹娘,我们一定在舞台上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使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和......

  • 国家二级演员巴秋燕

    巴秋燕,国家二级演员,主攻刀马旦、闺门旦,曾得到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刘琪、沈健瑾、豫剧皇后陈素真老师亲授。受到京剧教师张明录、徐荣生老师教导。拜京剧名师郭景春先生为师。毕业于新乡市戏曲学校。 1999年荣获河南省首届青年演员戏曲大赛......

  • 豫剧的唱腔介绍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豫剧的唱腔介绍 祥符调:以开封为中心带地区流行的豫剧,为标准的中州正韵。 豫......

  • 豫剧的历史发展进程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在商丘市(原朱集)曾先后建立了杨家戏院、大舞台、新华舞台、丹风舞台、大众剧场、光复舞台、双凤舞台等戏剧演出场所,虽然大都比较简陋,但却为豫东调戏班进入城市演出提供了条件,不少豫东调戏班和演员都曾在这些剧场演......

  • 豫剧的伴奏乐器小鼓

    小鼓,是壮、侗、彝、土家等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广西、贵州、云南、湖北、湖南等省区。 各民族的小鼓,因流行地域和使用场合的不同,在形制上也有区别,它们多用于民族传统节日、婚丧喜庆场合、民间器乐合奏和戏曲伴奏。 属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

  • 豫剧的代表人物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豫剧六大名旦”,代表六大风格旦角流派,旦角流派还有“豫剧皇太后”张岫云创立的张派,宋桂玲的宋派,王秀兰的王派,安金凤的安派等。小生赵义庭、王素君、王希玲,代表三大风格小生......

  • 豫剧的介绍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

  • 豫剧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2006年,国家文化部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167个,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

  • 豫剧旦角索海燕

    索海燕,女,豫剧旦角。1965年,农历乙巳年出生,河北省磁县白土镇人。1976年考进河北磁县戏校,学习期间,表现突出,先后主演《穆桂英下山》、《大祭桩》、《吹鼓手轶事》等剧目,并多次获调演表演一等奖,毕业后分配到县剧团。1985年调入......

  • 豫剧旦角朱桂芹

    朱桂芹,女,豫剧旦角。1956年出生,山东单县人。14岁学艺,主攻花旦,闺门旦。1997年拜豫剧大师常香玉为师,学习常派艺术,朱桂芹唱腔优美,表演细腻,扮相俊秀,在吸取舞台上形成了质朴高雅,潇洒婉约的独特艺术风格。曾主演《花木兰》、《......

  • 豫剧奔放特色浓郁

    豫剧,原称河南梆子,又名河南高调。由於在豫西山区演出时,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新中国成立後以本省简称定名。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不只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安徽、江苏、甘肃等地流行,远至东北、新疆、均有演出......

  • 豫剧名派有那些特点

    1.祥符调 以开封为中心带地区流行的豫剧,为标准的中州正韵。 2.豫东调 豫东调也称之为「东路梆子」、「下路调」,它是祥符调传入豫东後形成的一个豫剧地域流派,因邻接鲁南等县,迹近山东梆子,咬字较重,弦高,故有「高调梆」之称。 3.豫西......

  • 新创豫剧玄奘研讨会举行 倡导玄奘精神 新创豫剧玄奘研讨会举行 倡导玄奘精神新创豫剧《玄奘》剧照 “新创豫剧《玄奘》新闻发布会暨研讨会”现场 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出席研讨会 省文化厅原巡视员董文建出席研讨活动 省文化厅副厅长李霞出席研讨会 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主持会议 省内外专家发言 由河南省文化厅重点打造......详细
  • 中国豫剧 中国精神豫剧传承发展研讨会举行 中国豫剧 中国精神豫剧传承发展研讨会举行中国豫剧 中国精神——豫剧传承发展研讨会现场 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发言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季国平发言 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霞发言 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发言 4月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剧协主办的中国豫剧 ......详细
  • 陈小香做客天中讲坛讲述常香玉鲜为人知的人生故事 陈小香做客天中讲坛讲述常香玉鲜为人知的人生故事陈小香(图右)做客“天中讲坛讲述常香玉大师鲜为人知的人生故事 常香玉的“老搭档”韩玉生(图中)亲临现场回顾捐献义演时的艰辛岁月 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时期的警卫员和医护员也来到讲座现场共同分享大师在抗美援朝慰问演出期间的感人故事 常派和戏迷......详细
  •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72 植根于黄土的豫剧得劲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72 植根于黄土的豫剧得劲记者在河南乡间长大,童年记忆里的豫剧:是麦浪滚滚中,叔父大爷猛地拔起腰杆直吼一嗓的豪迈;是万家灯火时,阖家老小团团围在电视机前守候《梨园春》开场的期待;是大小庙会上,台上台下男女老少你唱我和的畅快…… 和许多传统戏曲相比,豫剧算是个“......详细
  • 豫西调的后期发展 豫西调的后期发展辛亥以后,为反映高亢、昂奋的,郑、洛一带的“ 高台班”开始往省会(开封)靠拢,同时也就开始了两大区域唱派的交流。1924-1933年间,少数豫西调演员曾不断楔入“豫东”搭班,试行“火力侦察”,但效果均不理想。直到1935年周海水戏班二......详细
  • 豫西调的历史渊源 豫西调的历史渊源豫西调,也称作西府调。早年多在豫西山区以及洛阳一带演出,百姓称之为“靠山吼”,读书人戏称为“山梆子”“粗梆子” 。艺人们相传,山梆子豫西调是由清乾隆年间朱仙镇蒋门的一支流传下来的。在清光绪年间之前,豫西调和祥符调在板路、唱腔上基本相同......详细

最新博文

  • 从七品芝麻官到卷席筒看豫剧诙谐叙事魅力

    豫剧的舞台,是中原百姓生活的镜像。锣鼓声里藏悲欢,唱念做打间见乾坤。《七品芝麻官》里唐知县翘着八字胡审诰命,《卷席筒》中苍娃裹着草席逗嫂娘,这些看似荒诞的桥段,实则是民间智慧的浓缩——百姓用笑声解构权贵,以滑稽对抗苦难,在戏谑中传递着生存哲学...

    2025-04-01 0次

    阅读更多
  • 常派豫剧融合声腔谱写中原传奇

    窗外的梧桐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像极了戏台上未落的鼓点。中原大地的泥土里埋着无数故事的种子,豫剧便是其中一粒倔强的芽,而常派艺术,则是它最丰盈的枝叶。 一、调式的和解...

    2025-03-13 0次

    阅读更多
  • 品豫剧春秋配赏梨园雅韵

    品豫剧春秋配赏梨园雅韵

    初闻 “春秋配” 三字,脑海中便浮现出一幅古雅的画卷:春秋佳日,惠风和畅,俊逸公子与温婉佳人邂逅于繁花绿草之间,眉眼盈盈处,情愫暗生。这剧名,似带着几分诗意的朦胧,引人遐想那未闻其详的故事,是一见钟情的浪漫,还是历经波折的坚守...

    2025-02-28 0次

    阅读更多
  • 赵娟豫剧交响乐演唱会在安阳成功举办

    “杜鹃花开”——赵娟豫剧交响乐演唱会现场 安阳市崔派艺术研究院著名演员赵娟 河南省剧协驻会陈涌泉等上台祝贺演出成功 河南豫剧院副院长、三团团长贾文龙献唱捧场 豫剧名家贾廷聚献唱捧场 常香玉的长女常小玉致贺辞 著名戏剧评论家谭静波致贺辞 “赵娟艺术研讨会”现场 “这场演唱会既是敬献给父亲百年诞辰的礼物,也是我从艺30多年来交给观众的一份答卷。”9月20日晚...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豫剧首次走进香港五所大学受到师生们欢迎喜爱

    河南豫剧表演走进香港5所大学。 文化团在香港浸会大学示范演出后与部分师生合影留念。 应香港联艺文化交流中心有限公司邀请,在文化部港澳台办和河南省文化厅的支持下,11月1日至7日,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谭静波及河南豫剧院青年团一行,赴香港举办了“国粹香江校园行——中国河南豫剧艺术讲座及示范表演”活动,在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豫剧电影魏敬夫人杀青 明年春季登陆影院

    豫剧电影《魏敬夫人》王惠领衔出演 豫剧电影《魏敬夫人》剧照 经过13天的拍摄,豫剧电影《魏敬夫人》于5月14日杀青。该片由河南豫剧院一团和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联合拍摄,我省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文华奖”“梅花奖”双奖得主王惠领衔出演。该片采用数字电影技术拍摄制作,后期制作将运用大量电脑特效,由国内顶尖专业团队定制完成,确保视听效果的耳目一新,影片预计明年春季登陆影院与观众见面。 据悉...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豫剧全家福巡演走进确山

    7月15日夜晚,由河南省驻马店市公安机关特邀河南豫剧院三团来驻马店市巡回演出的大型反腐倡廉题材现代豫剧《全家福》,在老区确山县靖宇影剧院隆重上演。驻马店市公安局部副主任郑效伟带队,市公安局和遂平县公安局、泌阳县公安局部分民警、确山县公安局全体民警、离退休老干部、部分民警家属及确山县法院、确山县检察院、确山县司法局部分干警共1000多人一起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精彩的演出。演出现场掌声、叫好声不断...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红色经典京剧沙家浜郑州演出庆抗战胜利

    剧照 “……消灭汉奸清匪霸, 打得那日本强盗回老家。 等到那云开日出,家家都把红旗挂, 再来探望你这的老妈妈!” 熟悉的音乐,地道的唱腔,使人们回到了40多年那个人人会唱“样板戏”的年代,更使人回想起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8月3日晚,1000多名观众冒大雨前往河南艺术中心...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省直文艺单位高级演职人员作风建设培训班在郑举办

    省直文艺单位高级演职人员作风建设培训班现场 省文化厅副厅长李霞在培训班上作重要讲话 省文化厅副巡视员闫敬彩出席本次培训 省直文艺单位代表在培训班上发言 为深入贯彻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巡视组对省文化厅的巡视反馈意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10月23日,河南省文化厅在郑州举办了省直文艺单位高级演职人员作风建设培训班。...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新创豫剧玄奘研讨会举行 倡导玄奘精神

    新创豫剧《玄奘》剧照 “新创豫剧《玄奘》新闻发布会暨研讨会”现场 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出席研讨会 省文化厅原巡视员董文建出席研讨活动 省文化厅副厅长李霞出席研讨会 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主持会议 省内外专家发言 由河南省文化厅重点打造的大型原创历史豫剧《玄奘》首演结束后,6月1日上午,“新创豫剧《玄奘》新闻发布会暨研讨会”在郑州举行,康式昭、毛时安、薛若琳、仲呈祥、季国平、黄在敏、陈涌泉...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